亩产5000斤,是大米的5倍!为啥红薯没能成为中国的主食?
哈喽,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小陆,又是一年红薯丰收季,现在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烤红薯,散发着香味,不知道大家看着这一幕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,就是为啥红薯不能当饭吃?如果有好奇的就让小陆带着大家了解一下。
哈喽,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小陆,又是一年红薯丰收季,现在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烤红薯,散发着香味,不知道大家看着这一幕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,就是为啥红薯不能当饭吃?如果有好奇的就让小陆带着大家了解一下。
各位历史迷们,今天是星期二,冷空气南下,突然间气温下降十来度。那么今天就来看下两段有关红薯在中国的传播的史料,来个精神粮食来暖暖身吧!这两则史料来自于高二历史选修二 第2课 《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》,看下原文是怎样的?
1593年,福建商人陈振龙悄悄把红薯藤卷在船缆上,用泥巴糊住藏好,从菲律宾带回中国,那时候福建正闹大旱,地里庄稼长不出来,老百姓饿得活不下去,红薯种下去只要四个月就能收获,一亩地能收几千斤,很快成了救命的粮食,差不多同时,广东人陈益也从越南带回了红薯,这不是碰
提起红薯,有人想到寒冬街头焦香的烤地瓜,有人惦记软糯香甜的红薯干,却很少有人记得,这个如今的“国民零食”,曾是撑起中国4亿人口粮的“救命作物”。作为亩产可达5000斤、约为水稻5倍产量的高产作物,红薯当年凭一己之力缓解无数饥荒,为何如今始终登不上主食C位,只能
秋冬的来临让红薯登上了大家的必吃榜,街头巷尾都弥漫着地瓜的甜香,你可别以为地瓜平平无奇,实际上人家可是包含着多种营养价值的碳水明星!
从美洲荒原的野生藤蔓到遍布全球的餐桌常客,红薯的驯化与传播史,是一部交织着文明迁徙与人类生存智慧的史诗。这种学名“番薯”的作物,带着“番”字印记,诉说着跨洲际交流的古老故事。
最近,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叶子在美国火了,一斤居然能卖到300块钱,而在咱们国家,这种叶子都是农民拿来喂猪的饲料。
昨日,福州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乐分会场活动在和平街开幕。这场以“四海长乐 福薯万家”为主题的盛会,通过农趣脱口秀、智能灌溉技术展示、丰收集市等创新形式,带领市民沉浸式感受丰收的喜悦。
长乐是中国“引进番薯第一人”陈振龙的出生地。昨日,福州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乐分会场在和平街正式开幕。这场以“四海长乐 福薯万家”为主题的盛会,凭借农趣脱口秀、智能灌溉技术展示、丰收集市等创新形式,让市民沉浸式体验丰收的喜悦。